可笑可悲!米酵菌酸竟成抗中工具

可笑可悲!米酵菌酸竟成抗中工具

寶林茶室集體中毒事件,是首次在國內爆發的「米酵菌酸」中毒重大食安事件。衛福部至今仍束手無策,不知毒素哪裡來,更尚未能公告處置指引,實令人詬病。

根據美國國家毒物中心的資料,「米酵菌酸」是一種罕見的毒素,是在澱粉食品發酵過程中,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污染而大量增殖後的代謝產物,因無臭無味很難讓人警覺。食用污染了毒素的食品後,由於毒素主要攻擊肝、腎、腦等器官的細胞,因此可能會引起精神萎靡、頭暈、頭痛、嗜睡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;嚴重時導致肝、腎衰竭、昏迷,死亡率爲四十%至一百%。

“名额分配”报考资格确定,两科考试安排调整……揭阳市中考改革新方案公布

仙壺農

據國外的文獻資料得知,最適合唐菖蒲伯克氏菌滋生繁殖的溫度爲攝氏廿二至卅度、中性酸鹼值環境中才能快速增殖,併產生「米酵菌酸」毒素。該毒素在高溫下穩定,烹煮時不會被破壞,因此常造成致命性的食物中毒事件。

據知這次從病人體內檢測到的「米酵菌酸」,爲唐菖蒲伯克氏菌的椰毒亞型纔會產生,目前已知這種菌只在中國、印尼、莫三比克發現過,臺灣環境中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並不會分泌該毒素。日前中研院某研究人員指出,該菌只在少數幾個國家發生過疫情,中國大陸是近年來發生案例最多的國家。某桃園前議員藉此「建議不要亂吃大陸食材」。其實臺灣只要從非洲、東南亞進口水果或其他農產品,就有機會引進這種細菌和其產生的毒素。政客將「米酵菌酸」當成抗中工具,實在可笑可悲。

宁德时代扩产锂电池

國內既已證實出現「米酵菌酸」中毒案例,衛福部應速召集各地方衛生單位,集思廣益制訂澱粉類等食品之食材來源、保存溫度、烹調使用等之標準流程,並納入餐飲業管理項目中,將「米酵菌酸」列爲常規檢驗對象。再則建立該毒素中毒之快速診斷技術及標準治療方法,亡羊補牢並防範未然。

但衛福部不思改善餐廳食材管理辦法,避免中毒事件重演,衛福部王次長卻在受訪時表示,由於毒素名稱有一「米」字,易爲民衆誤解,將召開專家會議改名;可將「米酵菌酸」英文名Bongkrekic Acid音譯爲「邦克拉克酸」、「波克拉克酸」,或是用臺灣少見的農作物「椰黍菌酸」爲名。

王次長是否知道Bongkrek源自爪哇語「擠壓」的意思?在當地製作椰子天貝食品過程中,將發酵的椰肉、椰渣壓碎脫水。而印尼語「Bongkrek」意指膨脹、發酵。Bongkrekic Acid就是指製造椰子天貝,發酵過程中被唐菖蒲伯克氏菌污染產生的有機酸。衛福部想將「米酵菌酸」用英文音譯,不倫不類,沒有意義。

如果說「米酵菌酸」有米字是污名化臺灣米,那麼世衛組織當時建議使用「新冠病毒-19」時,綠委、綠媒大剌剌稱「武漢病毒」,不是故意污名化嗎?又見衛福部兩套標準,是否在轉移處置不力的焦點呢?

當國內爆發「米酵菌酸」中毒重大死亡食安事件時,綠營猶如遇到臺中市政府稽查瘦肉精事件翻版,大肆抨擊雙北市政府,不先考慮食安只求政治利益的甩鍋譏諷言論,令人厭惡。請問蔡總統、賴準總統,你們在哪?怎麼都怗怗不出聲呢?

鹿港桂花藝術村開放商業行為申請踴躍 「老師級」藝術家也進駐

马斯克“星链”在意大利的部署遇阻 当地电信巨头是最大“拦路虎”